每次看到一些對於不同文化的對比的文章,就覺得又多開拓了一些視野,但如果又讓自己汲汲營營在生活上,卻又將這些思緒掩埋下去。
在台灣社會生活,似乎把"錢"看得很重,卻忽略了很多更值得自己追尋的東西,"過的開心"是我想做到的目標,但同樣的目標對於不同的人卻會有不同的解釋,但大多數台灣人可能都會翻譯成"富足的生活"
衣食無憂確實是令人嚮往的生活,偶爾再去國外旅個遊,好似就是"勝利人生"這也許就是大家的刻板印象,也是社會風氣造成的結果,所以大家都這麼認為這樣才叫"成功",但真的達到此成就的人,人生真的快樂的有多少呢?!在你得到的同時,你也相對了失去了,郭台銘的兒子含金湯匙出生,未來他就真的會快樂嗎?我想這不見得,富足的生活還有社會給予的期望,可能會是他將來不快樂的源頭。
當然,我說是這麼說了,許多事情卻無法逃避,該是自己背負的責任必須想辦法扛下來,這畢竟是文化的差異,某一天你開竅了,你就可以輕易的改變自己的想法,去做你覺得該做的事,但該如何讓別人接受這些觀念,卻相對來說很困難。
世代的改變需要磨合,被磨合的世代必須承受許多壓力,堅持做對的事,可以幫助我們未來的世代可以有更多的生活方式,而不是"學歷至上做工呷屎"的偏頗思維。